5億債務說免就免,但蘇寧還是難翻身觀點
上海海綏文管理服務有限公司,通過司法拍賣獲得了蘇寧易購旗下18家子公司總計5.07億元的債權。然而,海綏文管理卻主動減免其中的5.02億元,僅要求償還500萬元。
作者 | 周宇恒
編輯 | 蔡羨鋒
近期,一樁不尋常的債務減免事件將蘇寧易購重新拉回公眾視野。
上海海綏文管理服務有限公司,通過司法拍賣獲得了蘇寧易購旗下18家子公司總計5.07億元的債權。然而,海綏文管理卻主動減免其中的5.02億元,僅要求償還500萬元。
根據公開數據,海綏文管理注冊資本僅50萬元,且凈資產為負,是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。從常理來看,大規模債務減免行為似乎與公司經濟利益不符,市場對其真實意圖充滿好奇。
根據蘇寧易購的公告,此次債務和解預計將為上市公司貢獻約4.08億元的凈利潤。這一事件不僅為蘇寧易購的財務狀況帶來了積極影響,也引發了市場對相關方利益關系的關注。
要知道,蘇寧易購曾經與京東、阿里巴巴三足鼎立的電商巨頭,但是,自2021年流動性危機爆發以來,一直在債務泥潭中苦苦掙扎。
雖然2024年蘇寧易購實現了近5年來首次全年盈利,歸母凈利潤也達到6.11億元,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10.25億元,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依然堪憂。
根據其2024年年報,蘇寧易購資產負債率高達90.63%,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408.59億元,已逾期未支付的應付款項達331.89億元。更要緊的是,168.10億元金融機構借款已觸發違約或提前還款條件,蘇寧易購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。
實際上,蘇寧易購這一困局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了。在張近東掌舵期間,蘇寧易購四處投資擴張,但絕大多數投資項目未能產生預期回報。
2020年,蘇寧易購豪擲200億元支持恒大重組上市計劃,隨著恒大債務危機爆發,這筆巨額投資血本無歸,直接引發了蘇寧易購的流動性危機。
更為關鍵的是,蘇寧易購主營業務長期處于虧損狀態。財報數據顯示,2014年至2024年的11年間,公司扣非凈利潤連續虧損,累計虧損約867億元。
即便是在家電零售的黃金時代,蘇寧易購也未能建立起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。2021年危機爆發后,蘇寧易購一度出現無貨可賣的窘境,供應商因無法按期收到貨款而停止供貨。
面對巨額債務壓力,蘇寧易購管理層采取了多元化的化債策略。
2024年,蘇寧易購通過與業務合作方、廣告商、物業出租方等協商,獲得了廣告費、租金、物業費等多項債務減免。
其中,天天快遞的處置成為典型案例:蘇寧物流2016年投資29.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%股權,但該項目持續巨額虧損,最終被迫停運。
2024年8月,蘇寧物流以1元價格收購剩余股權,隨后以1000萬元轉讓給第三方,通過這一系列操作為上市公司貢獻凈利潤約9.25億元。
在阿里巴巴介入的兩年多時間里,蘇寧易購的經營狀況雖有所穩定,但仍難以擺脫虧損泥潭。
2023年,隨著阿里啟動1+6+N組織變革,對蘇寧易購的干預逐步減少,張近東的嫡系人馬開始重新掌權。由任峻接替黃明端出任董事長兼總裁,侯恩龍擔任高級副總裁,張近東本人也以蘇寧集團董事長身份頻頻現身,重新回到權力中心。
管理層回歸后,蘇寧易購采取了開大店,開好店的發展策略,一方面關閉不盈利門店,另一方面在重點城市新開或重裝大型門店。
2024年,蘇寧易購自營門店數量凈減少278家,但門店面積凈增7.03萬平方米,坪效同比增長1.17%。同時,公司加大了專供產品建設力度,全渠道JSAV專供商品銷售占比達22.6%,毛利率有所提升。
然而,盡管蘇寧易購在經營層面做出了一些改善,但這些舉措遠未解決公司的根本問題。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為567.9億元,同比下降9.32%。雖然公司實現了賬面盈利,但主要依靠債務減免等非經常性損益。
進入2025年一季度,蘇寧易購的經營情況仍未有明顯好轉。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28.94億元,同比僅增長2.50%。盡管門店銷售收入增長了19.3%,主要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的推動,但隨著政策的退出,這種增長的持續性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。
在困境之下,更為關鍵的是蘇寧集團的破產重整。2025年1月,蘇寧電器集團、蘇寧控股集團、蘇寧置業集團三家核心關聯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。此前,這三家公司持續虧損,占用大量現金流,已成為集團發展的沉重包袱。
盡管蘇寧易購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化解債務、優化經營,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找到穩定的盈利模式仍需時日。
1.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TMT觀察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