渠道老化、產品斷代、對手圍城!湯臣倍健如何破局?消費
湯臣倍健業績下滑,線下渠道受沖擊,線上增長乏力。原因主要是醫保政策收緊和電商渠道增長乏力。線下渠道收入下降,經銷商數量減少,線上渠道增長乏力。
距離百億營收大關僅一步之遙,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龍頭企業湯臣倍健突然踩下“急剎車”。
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,湯臣倍健實現營業收入17.92億元,同比大幅下滑32.29%;歸母凈利潤4.55億元,同比下降37.44%。這一表現延續了2024年的頹勢,2024年全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滑27.30%和62.62%。
隨著人口老齡化加深,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本應前景廣闊,可湯臣倍健卻背道而馳,營收、凈利一跌再跌,原因為何?
線下受沖擊,線上增長乏力
在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領域,湯臣倍健曾長期占據龍頭之位,一路乘風破浪,業績飄紅。可如今,曾經的輝煌卻如夢幻泡影般逐漸消散,公司深陷業績泥沼,而這背后,渠道問題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一方面,深入剖析湯臣倍健業績下滑背后的渠道因素,線下渠道的崩塌堪稱“重災區”。
湯臣倍健發家于線下渠道,尤其是藥店渠道,曾是其業績的“提款機”。早年通過“專柜 + 營養顧問”的銷售模式,在藥店渠道深耕細作,利用藥品的信任加持,樹立起品牌形象,產品價格較高,毛利率也穩定在 60% 以上。
然而,隨著醫保政策進一步收緊,各地嚴控醫保卡購買保健品,這對嚴重依賴藥店渠道的湯臣倍健而言,無疑是致命一擊。
中康 CMH 數據顯示,2024 年全國零售藥店膳食營養補充劑銷售額同比暴跌 20%。在此背景下,湯臣倍健線下渠道收入同比驟降42.62%,至9.88億元,其經銷商數量從 938 家銳減至 738 家,線下渠道近乎“崩盤”。
另一方面,本應成為湯臣倍健“救星”的線上渠道,也未能扛起業績增長的大旗,反而增長乏力。
從行業整體趨勢看,電商渠道正成為膳食營養補充劑銷售的主要陣地。2010 - 2024 年,線上電商零售額占比從 3.1% 飆升至 58%,而傳統渠道如藥店、直銷、超市的零售額占比均大幅下降。
湯臣倍健雖早早布局線上,采取“經銷 + 直營”模式,通過電商平臺及品牌旗艦店等銷售產品,但轉型成效極差。2024 年其線上收入同比下降 28.2%,2025 年一季度,即便公司持續優化平臺業務策略,線上渠道收入仍同比下降 15.78%,至 7.66 億元。
湯臣倍健線上線下渠道的雙重困境,也反映出公司在渠道管理與戰略布局上的嚴重失誤。在線下,過度依賴藥店單一渠道,缺乏對其他線下渠道如商超、母嬰店等的深度挖掘與拓展;在線上,渠道策略混亂,不同渠道價格體系難以統一,線上線下價格沖突嚴重,影響了經銷商積極性與品牌形象。
產品之殤,困局待破
曾幾何時,湯臣倍健在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領域可謂風光無限,穩坐行業龍頭寶座。而今,湯臣倍健產品矩陣疲軟、產品創新不足,難以支撐業績增長。從財報數據來看,湯臣倍健旗下產品的銷售情況堪稱慘不忍睹。
財報數據顯示,主品牌“湯臣倍健”實現收入 37.37 億元,同比下降 30.79%;關節護理品牌“健力多”實現收入 8.08 億元,同比下降 31.51%;益生菌品牌“lifespace”國內產品實現收入 3.14 億元,同比下降 29.38% 。
進入 2025 年第一季度,這一頹勢依舊延續,三大主力品牌“湯臣倍健”“健力多”和“lifespace”國內產品收入分別下滑 36.37%、46.15% 和 36.19%。如此大面積、大幅度的業績下滑,充分暴露了湯臣倍健產品矩陣的脆弱性。
面對業績的持續下滑,湯臣倍健并非毫無作為。2024 年,湯臣倍健試圖通過大規模推出新品來扭轉局勢,一口氣推出 61 款全新新品,上新數量同比增長近50%,同時還新增“越橘抗糖基化”等數十項境內外專利。
然而,這些新品并未如公司所期望的那樣,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,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經營困境。財報顯示,2024年,湯臣倍健片劑、粉劑、膠囊、其他四大產品線營收悉數下跌,同比跌幅分別為38.37%、37.27%、16.45%以及21.81%。
湯臣倍健新品難以打開市場,根源在于其研發投入力度嚴重不足,導致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。長期以來,湯臣倍健秉持 “重營銷、輕研發” 的發展模式,研發費用占比極低。
2024 年,公司研發費用同比減少 17%,僅為 1.49 億元,研發費用率僅 2.18% 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公司的銷售費用卻高得驚人,2024 年銷售費用高達 30.31 億元,銷售費用率高達 44.3%,在這種投入結構下,公司產品創新乏力也就不足為奇。
此外,當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推出更具創新性、更貼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時,湯臣倍健的產品卻因循守舊,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、個性化的需求,尤其是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,湯臣倍健產品的吸引力愈發微弱。
總之,產品矩陣疲軟與產品創新不足的問題,已成為湯臣倍健發展的最大阻礙。唯有正視問題,果斷變革,加大研發投入,推動產品創新,優化產品矩陣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獲生機,重回增長軌道。
新兵老將夾擊,市場競爭加劇
老齡化浪潮與健康消費熱潮交織,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,瘋狂涌入創業者。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末,中國現存在業、存續狀態的保健品相關企業有820.8萬余家,2019年以來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1.51%。
與此同時,諸多企業都爭先恐后地備案保健品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,2024年,總計備案4210款保健食品,同比增長3.88%,其中營養素補充劑類產品2259款,同比下跌19.89%,占比53.7%;功能性原料類產品1951款,同比增長59.4%,占比46.3%。
在這片擁擠的賽道上,湯臣倍健正遭受來自新舊勢力的雙重絞殺。
一方面,傳統國際巨頭如 Swisse、Blackmores 憑借百年品牌積淀與全球化供應鏈優勢,持續鞏固高端市場壁壘。
它們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和雄厚的研發資金,能夠深入研究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,不斷推出具有獨特功效的產品,例如一些針對特殊健康問題的高精尖產品,滿足了小眾但高端的消費需求。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,湯臣倍健的產品優勢被逐漸削弱,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。
另一方面,國內眾多新興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萬益藍、諾特蘭德、五個女博士等新銳保健品品牌,以“精準打擊”戰術撕開市場缺口。
諾特蘭德通過贊助健身賽事、簽約頂流主播等營銷組合拳,2024 年實現營收超 50 億元,在運動營養細分領域與湯臣倍健形成直接對抗;五個女博士憑借魔性廣告與社交媒體傳播,迅速在年輕群體中建立認知,其 “膠原蛋白肽” 產品銷量一度躋身行業前列,精準狙擊湯臣倍健傳統產品矩陣的薄弱環節。
更具威脅的是,萬益藍憑借“小藍瓶”創新劑型與精準腸道健康定位,在 2024 年 4 月前已服務超 700 萬消費者,并摘得“中國益生菌銷售額”第一桂冠。反觀湯臣倍健的 Lifespace 品牌,盡管擁有先發優勢,卻因產品迭代滯后、營銷模式陳舊,在激烈競爭中節節敗退。
綜上所述,年輕一代消費者對“成分黨”“場景化營養”的追求,醫保政策對非治療性保健品的收緊,都在倒逼企業重構競爭邏輯。若不能盡快突破產品創新瓶頸、構建差異化品牌矩陣,曾經的行業霸主或將在這場慘烈的市場爭奪戰中,淪為被時代拋棄的“前浪”。
1.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TMT觀察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